新的學年開始了。近年來各大學自由選擇科系的趨向,多是重理工,而選人文科系的,越來越少。這也說明語文程度低落的原因。跟着來的現象,是說錯了話,用錯了字,自己不知道,或不肯承認。有的人拿了個學位,或高踞甚麼地位,使他更有聲勢,仿佛有不重文字的特權,少人敢說他不對,這樣就領導其他的人走差。
思想是無聲的語言,然後,宣之於口,與人交通,爭辯,都是由於悟性的運作。同樣的,向神禱告,特別是在公禱的時候,使徒保羅教導,不要用人聽不懂的方言,而要用悟性的話語(林前一四:14-16),才可使人得造就,同聲說“阿們”。
聖經把禱告的語言,比為獻祭。我們不能同時向神獻祭,又向偶像獻祭;所以同一副嘴脣,不能承認手工偶像是神;要單向真神禱告。
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祂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這樣,我們就把嘴脣[的祭代替]牛犢獻上。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我們的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裏得蒙憐憫。”(何一四:2)
“Take words with you, and return to the LORD...offer the sacrifices of our lips.”(KJV)
這裏的語詞:“帶着你的言語”,是個有趣的片語。當然,那不大可能表示先把禱詞寫好,帶着去向神念誦;不過,那可能是制式的禱告。
我們會問:既然是用心靈誠實敬拜神,是否應該用規定的言語?有人把這個看得非常重要。在英國內戰中,清教徒就反對國教會頒行的“公禱書”,以為並非出自內心,是人為的宗教產品。
但用預先準備的禱告詞,並不就一定非發自真誠。耶穌所說的,那法利賽人和稅吏上聖殿禱告,兩人都沒念誦禱文,而那稅吏仍然可以假冒為善,自言自語(路一八:9-14);法利賽人的禱告,連天花板都透不過;而稅吏謙卑的禱告,得神算為義。
有的聖徒使用詩篇,作為自己的禱告,有人見證靈性很能得幫助。可見即使是別人寫出來的文字,不論教導或學習,如果心靈誠實感應,仍然能夠蒙恩。況且聖經記載神的應許,正該用來作為信心禱告的根基。
比這更古老的,是在申命記第二十六章5-10,13-15),記載摩西教導以色列人的禱告詞。上段是記念神歷代的恩典,向神感恩奉獻;下段是說遵行神的旨意,在獻祭之先,比祭物更重要。
我們記得:門徒看見耶穌很注重禱告(路一一:1-4),看見施洗約翰教導他的門徒,某種禱告詞,就要求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禱告。(太六:9-13)在馬太福音第六章,和路加福音第十一章記載的,一般稱為“主禱文”,實在不是主的禱文,是主教導門徒的禱文。因為主教導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顯然不是神子基督耶穌自己的稱呼;而且“免我們的債”,是指求神赦免人的虧欠罪孽;耶穌沒有罪,當然是教導人這樣禱告。
主耶穌吩咐:“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是告訴門徒,以類似的內容禱告;但也可以解釋為用這些話禱告。教會中逐字背誦主教導的禱文,作為個別或集體的禱告,或用這意思禱告,或二者兼用,當然都是好的。
在新約時代,耶穌基督真逾越節的羔羊,已經被殺獻祭,使信的人因祂一次奉獻而稱義;獻祭的事就永遠止住了。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阿摩司書“嘴脣的牛犢”,告訴基督徒們:“我們應當靠着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承認主名之人嘴脣的果子。”(來一三:15)
把頌讚作為獻祭,並不是以為言語廉價,我們可以輕易說話,而是知道言語該像奉獻祭物一樣,應該鄭重其事。
有人以為耶穌說過,在禱告之先,我們所需要的,天上的父神都已經知道了,就算是禱告語詞錯誤,天父也知道信的人真正的心意,也不必認真禱告。其實,聖經要我們謹慎言詞。
首先,該承認自己有錯誤的可能,而且要肯謙卑改正。
唐宣宗時,令狐綯作宰相。有一天,他向下屬問起某個舊事典故,是出自何書。受問的溫庭筠(飛卿)不溫和的回答:“這典故出自南華經,不是偏僻的書;宰相大人在辦公時間之外,也該常讀古書!”溫先生教訓得好,教訓得痛快!
只是他不該忘記,說話的對象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宰相肚子好撐船”,說說而已,與事實差得可遠了。令狐綯大人生了氣,是己不知而慍,深記下了那書記小子不遜之言。加以溫庭筠品性不端,以善文學知名的令狐綯,有辦法使年輕人的前途翻船,以致溫連年考試不及第。庭筠只好心苦肚知,幽默自己:“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所說“此恨人多積”,是說指出人錯會招致積怨,而且不止一人這樣;溫先生後悔多讀了點書害人不淺。以我們後見之明,恐怕害他的不是知書,而是他的態度有問題。
相反的,也有人虛心求知,聞過肯改。古人讀書,多朗讀出聲。唐代的李相讀春秋,讀錯了一個字。旁邊隨侍的小吏聽到,輕“哦”了一聲。李相大約心中本就不太確定,注意到這唯一聽眾的反應,問道:“怎麼回事?有甚麼不對嗎?”乖巧的小吏畏謹的回復:“我讀的不同,是老師教錯了。”李相說:“一定是我的錯。老師沒教過我這字的讀法!”他真誠的謙恭,謝謝小吏的指教。當然,這態度是最正確不過,人人都該照這樣去作。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世上的人,很多是“聞過則怒”。如果有勢有力,還能夠使犯你怒的人吃個眼前虧;壓制下反對的人,聲音大的就得了勝(參路二三:23)。但長久下去,吃虧後悔的還是自己,用地位聲譽可以壓人,卻壓不下永恆的真理;聲音大的得勝,不會長久的。孔子門下頭號勇武的門徒子路,聞過則拜;我們也該效法他,真誠的感謝指出我們過錯的人,這才是知恥近乎勇,上進的道理。
語詞代表意念。禱告並不一定要用美妙的語詞,但修飾詞句並不一定是錯。相反的,漫不經心的用錯語詞,不僅給別人聽了不好,自己聽得久了,也會型鑄錯誤的意念。如:華人教會多少年來用“奉獻”一語,非常好,恰合獻祭的意思,可用於奉獻身心為活祭,也可用於奉獻金錢物資,都含有敬意。但近年來有人改稱“委身”,也有人盲從,如果只是半文盲的無知錯誤,還可原諒,用以衒弄新奇,就不對了。更久前,有人在禱告時,求神“釋放”祂的話語,可連神都辦不到;因為神的道不被綑綁,怎能夠釋放?又是直譯語詞,衒弄新奇的把戲。可能是“release”?那麼該譯為“發表”?還是解釋?總之,把禱告變成表演新名詞,大不該,也大不敬。
常用的宗教術語,習慣唱詩的屬靈話,很容易成為有口無心。聖經說:“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五:2)怎樣寡少?要思然後言,把禱文先寫下來,未嘗不是好方法。有人說:聖經裏面全部的禱詞,如果都找出來,用平常的速度念誦,大概不會超過一小時,就能夠讀畢。主耶穌告訴門徒,不要用重複冗長的話,因為太長了,就難免堆砌。
有的禱告是為了給人聽,成為“會禱告”的專家,捏造些動人的屬靈語詞,真箇是善頌善禱。但鑒察人心的神,知道那些全無意義。
願主的聖靈提醒信徒,注重言語,獻上真誠嘴脣的祭,得蒙神悅納。阿們。
2008年10月19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