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牧者聯署:為基督信仰的聲明
154牧師、監督及長老(二)
153牧師、監督及長老(一)
152教會按立長老的數目
151長老之職責
150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二)長老作群羊的榜樣
149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一)
148合神心意的長執(四)長執對傳道人
147合神心意的長執(三)長執的榜樣
146合神心意的長執(二)長執的配搭
145合神心意的長執(一)長執的資格
144豈可奪取神的物
143新歲勉言
142歲末的省思
141制度與品德
140天國為何不太平
139和平獎與和平樹
138感恩的生活藝術
137英雄與巨怪
136在祂裏面生根建造
136本土神學的創始
135宗教改革的果子
134南丘北犢
133奉獻與委身
132被騙者未必無罪
131神的以利沙在哪裏呢?
130以利亞的心志
129不能不說與趁水打劫
128真誠與內幕
127破產與免債
126愛心援手
125和為貴
124只不過一會員
123歷史的戰爭
122急速發財之鑑
121其誰崩逝
120書同文的英見真知
119盧武鉉的失足
118表現耶穌
117聖經與文字事工
116上泉與下泉
115才跟財跟材的差別
114愛心的另一面
113虐奴不如為奴
112同情與慎言
111新法煉鋼
110赫柏特的十四行詩
109有債無權
108祂不能救自己
107竊鉤與竊國
106在神面前說話
105心與信息
104富足與無求
103儉以養廉
102點燃復興之火
101新始的反思
100盼望在哪裏?
99祝文宣邁向三百
98心裏的人
97信心的腳步
96改變的開始
95生命與使命
94才幹與肯幹
93思想敬虔的奧祕
92簡未必明
91韋伯斯特與語文改革
90彌爾頓四百年誕辰
89是否不可判斷
88有感於神舟
87商品與人品
86民主與無主
85金融危機怎麼辦?
84語文的重要
83柏格理:模楷長留山巒間
82神的天平
81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80只是你不可以
79巨人的覺醒
78其爭也君子
77時代先知靜默了
76人才與器皿
75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74另一能源危機
73豈止匹夫有責
72自潔或自義
71風雨過後現長虹
70蒙福之國
69異族通婚的再思
68邪教與多妻邪風
67基要派的前景
66飯碗爭奪戰
65及早醒起
64從艾可思看黑人的歷程
63真或假的信仰
62才慧與品德
61美金為何失光
60文宣興邦與喪邦
59孤獨老人的悲哀
58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57與眾不同
56環境誰保?
55美國選戰壁上觀
54宗教干政的問題
53離經焉得不叛道
52信神的問題
51校園無神的結果
50達爾文陰魂不散
49僕人的畫像
48何為大國?
47新年納福
46祝福:和平與繁榮
45烏克蘭急切需要你
44天人樂歌 懼怕甚麼?
9感恩節的反思
8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7網上翼報有感
6世界第一家
5品質管制與品格培育
4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二)
3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一)
2油然起敬
1奧林匹克
 牧者薦讀 81

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于中旻博士


  歐洲的啟明運動,以脫除無知和迷信為口號,高舉理性,實際上有極端的反宗教傾向;當然,同時也要求解除宗教的束縛。

   早在十九世紀初的英國,衛博福(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提倡禁止黑奴法案;並且要求上層社會人士,領導道德改革,看顧貧窮,遵行“真實基督教”。當時的墨爾本勳爵(Viscount Melbourne, William Lamb, 1779-1848)譏諷說:“宗教影響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衛博福靠聖靈的大能,鍥而不捨,廢奴法案終於在英國國會通過頒行。

   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自始就以熱心宗教知名。但在廢除奴隸制度的事上面,落在舊大陸之後。更怪異的是,熱心宗教的南方,是蓄奴並維護那邪惡制度的地區。這實在有力的說明二件事:宗教和道德脫節,而且重視眼前的經濟利益,過於遵行真理,甚至不顧討上面的神喜悅。

   美國的林肯總統(Abraham Lincoln,1809-1865),是眾所週知“誠實的亞伯”。他堅持人類平等的原則,進行解放黑奴的南北內戰,雖然犧牲慘重,卻達成了道德的勝利,存留不朽。他說:“我們要有信心,正義產生力量,我們要秉承這信心,照我們所了解的,盡我們的責任,堅持到底。”在那次戰爭中,正如林肯所說的:南北兩方都宣稱是基督徒,用同一本聖經,卻打得那麼厲害;是百多年來累積的不公義債務,必要用血償還!可見人熱心宗教,並不都能正確的衡量道德責任。

   二十世紀初,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1856-1924),倡導道德,對組成國際聯盟影響最大,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雖然,國聯未得國會複決認同,以致軟弱乏力,但已使世界上的人稍獲蘇息。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釀成,當時其他的政客應該負責。

   大戰之後,各國筋疲力盡,國際政治是對抗,冷戰,姑息,妥協,只是道德少在考慮之列。

   美國前副總統韓福瑞(Hubert Humphrey,1911-1978)說:“美國的政治路線,應該是快樂的政治,有目標的政治,和歡喜的政治。”在他著名的1968年演講中表明,這樣的思想範疇,說明戰後人心空虛,沒有將來的盼望,只求享樂,道德不是首要的考慮,而且沒有甚麼地位。這是美國墮落離棄道德的又一里程碑。

   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卡特總統(James Earl Carter,1924- ),是二十世紀後半偉大的美國政治領袖。雖然沒有多少可宣傳的動人建樹,但他持守原則,不求赫赫之功,誠實不偽,是國人信賴的道德表率。

   還只是上一代的事:天主教徒和離婚的人,不必指望當選美國總統。到若望.甘迺迪(John Kennedy,1917-1963)成為最年輕的總統,在任只一千多天遭暗殺,舉國哀痛,至今懷念。列根(Ronald Reagan,1911-2004)有離婚紀錄,卻當選並成為最受愛戴的總統。這些事實說明,教派和品德已經不是必要的考慮。

   當然,兼有信仰和品德,而有能幹的聖徒政治,最理想不過;但如果不能俱備,馬丁路德說過:“我寧願被賢能的土耳其回教徒統治,而不願受無能的基督徒統治。”也許,這話並不是全無道理,可能是他鑒於當時有些昏庸的當政者,使他失望才這樣說。這就如你有一大筆錢,考慮交託一個能幹的非基督徒經營管理,還是交託一個號稱基督徒,卻不懂計算,也沒有信譽的人?不過,在歐美民主國家,不會有這樣選擇的必要。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福音派的興起,使政客們覺悟到宗教還是有利用價值。但可憐的現象是,他們標榜信仰,而不強調品德。所謂“道德多數”的組成,只是把靜默的基督徒,變成活躍的政治工具,對人民的道德生活,並沒有改進。

   有野心的人,把反對墮胎與同性戀,當作吸引保守信仰群眾的方法,卻沒積極的有所作為。搞了二十多年,政治口號仍然是口號,結果並無絲毫的改變:其實,有許多事,只要以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的,他們偏要弄成憲法問題,曠日持久,一無所成。如果林肯總統只這樣喊口號,當然不會有南北戰爭,黑奴也仍然將在白主人鞭子下呻吟。口號絕不能改變現實,要有信心的行動,是無可代替的。

   關注美國政治趨勢,使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不管道德。近年來,更急劇的滑向下坡。

   法國史學家兼政論家陶膘

2008年9月28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