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7日

少年的盲點

陳志明長老 講

經文:馬太福音19:16-22

想到這題目,起初有點擔心對象是指少年,但大家都聰明,應清楚這段經文不只對少年人講的。

一、第一個盲點:自定標準

路加福音也有形容這位少年是位官員,他懂問這問題:「我該作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他也找對人去問,就是主耶穌。從馬可福音也形容他迫切、虛心受教,因為「跑」和「跪」。他的身分,簡單來說是個「好人」。其他人找主耶穌,都開心的走,但結果他卻憂愁的走了。所以,我們看他到底問甚麼問題,會得到如此結果。原來翻查一些資料,當時問「甚麼善事」,應出自彌6:8,推想當時聖經教師會簡化成:「上帝要求你作的事」,這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但可能演變成為:「要做甚麼事,做這件或那件」,可是人沒有把握。少年人的盲點是將聖經的教導,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卻做成一種因循、規範化的情況,就變了質。例如我的學生只問考試的範圍,但絕少問我多借幾本書來溫習。同樣,我們也可能有這種不想努力的態度,最好上帝給我多些「指引」,不是一生一世,背後是只叫自己心安,只達標就不用再做。這就令真理變了質。

二、第二個盲點:滿足自己

在17節主耶穌答他是:「…就當遵守誡命。」參考雅2:10,要守全律法才是上帝的要求,主耶穌指出其實對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少年人再問:「甚麼誡命?」他其實是熟悉的,主耶穌總結了是「愛人如己」,但少年人的答覆是:「我一切都遵守了。」少年似乎是疏忽了「愛人如己」,於是還以為自己已經遵守了。原來我們也像少年人,就是「自己欺騙自己」。例如我們用自己方法,去滿足神的要求。在太22:37-40,主耶穌已經將兩條的誡命總結出來,我們切忌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甚至是按自己喜好,遷就自己標準去解釋。就像以前我要為靈修而「湊數」一般。

三、主耶穌的總結

主耶穌於是挑戰少年人去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要跟從主。主耶穌並不是留難他,因為馬可福音10:21形容耶穌看見他,就愛他。主耶穌基於他自定標準和滿足於自己的兩個盲點而發出挑戰。少年人真正弱點是愛錢財多於愛人,「一切都遵守了」是空話。主耶穌尚要他跟從主,這才是真正的遵守。我們信仰歷程也是這樣,我們遇困難,要倚靠上帝,我們有信心嗎?如果要我們放下,要跟從神,又是否願意?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主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6:24),願我們對準上帝,遵守祂的教導,不自欺,要切實跟從主。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