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牧者聯署:為基督信仰的聲明
154牧師、監督及長老(二)
153牧師、監督及長老(一)
152教會按立長老的數目
151長老之職責
150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二)長老作群羊的榜樣
149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一)
148合神心意的長執(四)長執對傳道人
147合神心意的長執(三)長執的榜樣
146合神心意的長執(二)長執的配搭
145合神心意的長執(一)長執的資格
144豈可奪取神的物
143新歲勉言
142歲末的省思
141制度與品德
140天國為何不太平
139和平獎與和平樹
138感恩的生活藝術
137英雄與巨怪
136在祂裏面生根建造
136本土神學的創始
135宗教改革的果子
134南丘北犢
133奉獻與委身
132被騙者未必無罪
131神的以利沙在哪裏呢?
130以利亞的心志
129不能不說與趁水打劫
128真誠與內幕
127破產與免債
126愛心援手
125和為貴
124只不過一會員
123歷史的戰爭
122急速發財之鑑
121其誰崩逝
120書同文的英見真知
119盧武鉉的失足
118表現耶穌
117聖經與文字事工
116上泉與下泉
115才跟財跟材的差別
114愛心的另一面
113虐奴不如為奴
112同情與慎言
111新法煉鋼
110赫柏特的十四行詩
109有債無權
108祂不能救自己
107竊鉤與竊國
106在神面前說話
105心與信息
104富足與無求
103儉以養廉
102點燃復興之火
101新始的反思
100盼望在哪裏?
99祝文宣邁向三百
98心裏的人
97信心的腳步
96改變的開始
95生命與使命
94才幹與肯幹
93思想敬虔的奧祕
92簡未必明
91韋伯斯特與語文改革
90彌爾頓四百年誕辰
89是否不可判斷
88有感於神舟
87商品與人品
86民主與無主
85金融危機怎麼辦?
84語文的重要
83柏格理:模楷長留山巒間
82神的天平
81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80只是你不可以
79巨人的覺醒
78其爭也君子
77時代先知靜默了
76人才與器皿
75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74另一能源危機
73豈止匹夫有責
72自潔或自義
71風雨過後現長虹
70蒙福之國
69異族通婚的再思
68邪教與多妻邪風
67基要派的前景
66飯碗爭奪戰
65及早醒起
64從艾可思看黑人的歷程
63真或假的信仰
62才慧與品德
61美金為何失光
60文宣興邦與喪邦
59孤獨老人的悲哀
58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57與眾不同
56環境誰保?
55美國選戰壁上觀
54宗教干政的問題
53離經焉得不叛道
52信神的問題
51校園無神的結果
50達爾文陰魂不散
49僕人的畫像
48何為大國?
47新年納福
46祝福:和平與繁榮
45烏克蘭急切需要你
44天人樂歌 懼怕甚麼?
9感恩節的反思
8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7網上翼報有感
6世界第一家
5品質管制與品格培育
4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二)
3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一)
2油然起敬
1奧林匹克
 牧者薦讀 58

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于中旻博士


  甚麼是靈恩運動或靈恩派?

   “靈恩”這名詞,意義相當於英文的Chrasmatic,起於Chrasma一字,意思就是“恩賜”。靈恩在中國教會圈裡流行,約在二十世紀初,差不多與五旬節運動同時或稍晚些。據說,是賈玉銘牧師給的這個名詞;如果確是如此,就難怪其恰當了。當時,靈恩運動在山東風行,賈玉銘是中國教會唯一的神學家,是山東人,就給了這個名詞。

  不過,這名詞的背後,並沒有尊敬的意味,多少代表著神祕主義,無知,經驗和情感,追求外面的“印記”,反知識,或不注重聖經;特別是後來的發展,這斷語也不失其客觀和公平。

  今天通常使用“靈恩派”,這似含有貶義的名詞,實在該照約翰衛斯理的界定,稱為“狂熱派”,就是想得到恩賜,而不循正道,走捷徑;例如:想得啟示,而不用心讀聖經;想得靈力,而不禱告,禁食;想蒙恩,而不認罪,悔改,追求聖潔。他們以方言,或外面的表現,作為蒙恩的記號,自己高人一等的標識;或唱靈歌,跳靈舞,以至倒地翻滾,狂笑,作犬吠,鳥鳴,就是不說人言造就人,並且蔑視秩序,視為沉悶和不屬靈。只是無視聖經所說:“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林前一四:33,40)

  綜觀近代靈恩運動的興起,多與衛理宗有關,特別是他們注重“第二次的蒙福”,是蒙恩得救以後,不滿足於疲弱無力的屬靈生活,難安於不冷不熱的狀態,進一步的追求復興與進深。在信仰上,屬於基要派,堅信道成肉身,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寶血贖罪,復活,再臨等,致力闢斥自由派的謬誤;在生活上,注重聖潔敬虔,切慕屬靈的能力。起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如同狂風,如同活水,給沉悶的教會帶來新生命力。在西方的宣信(A.B. Simpson),東方的古約翰(Jonathan Goforth),及後繼的宋尚節等人,都滿有聖靈的能力,有美好的品德及見證,顯然是有聖靈的恩膏,為神使用,給教會帶來復興。

  當時的主流派教會,對宋尚節等人“另眼看待”,稱他們為瘋狂佈道家者有之,譏為感情作用者有之。但無論如何,福音傳開了,許多人蒙恩得救,進入神的國度,大家火熱佈道,教會急劇增長。其中原因之一,是宋尚節在山東平度縣佈道的時候,應一位西教士的促請,給人按手醫病,有一羅太太,癱瘓了十八年,立即得到痊癒,當眾起來行走。雖然那時還沒有甚麼“神醫”一類的名詞,宋也不積極宣揚醫病神蹟,主要在傳揚福音,但主耶穌的名傳開了。羅的丈夫,是燕京大學畢業的一名中學教師羅竹峰,因為妻子得恩痊癒,曾一度受到感動,任自由傳道;不知如何,解放後,出任新中國的上海市宗教局長。

  滕近輝牧師記中國奮興佈道運動說:“宋尚節博士由一九二八至一九四四年,一連十五年在全國各省及南洋各地主領奮興佈道大會,歸主與復興者數以萬計,充分彰顯了聖靈的大能。”(牧苑促膝談,頁135)還有無數的人,追求聖靈充滿。用時下流行的語詞,那就是激起靈恩運動。

  當時風起雲湧的靈恩運動,積極的影響,是激起沉睡的教會,注重禱告,聖潔;但也發生不均衡的現象。他們高舉恩賜靈力,多以方言為聖靈充滿的記號,愛禱告,而忽略聖經知識,缺乏教會紀律,會造成混亂。以致靈恩派成為反知識的同義詞。

  不過,這是教會組織成員的差別,並不是靈恩本身的問題。因為當時所謂靈恩運動的跟從分子,甚至領導人,多是“沒有知識的小民”,在美國,多半是黑人;在中國,多半是農村群眾。他們教育水平既然不高,難免看外面的現象,視神蹟為靈力的標識,而相對的忽略靈紀及靈果,也就為人所詬病,以至排斥。

  但教會是有生命的機體,靈恩派也是如此,不是固定滯化的。隨著時代的演進,其成員和性質也因而改變。大致說來,靈恩派中的人,為福音派的神學院所接受,在其中受教育;有的靈恩派教會,有自己的神學院,造就下一代的人才。今天你進入大型的靈恩派聚會,就發現他們號召群眾的原因,不一定是方言和神蹟,而是活潑有能力的講道,信徒的見證,和生命的造就。那些教會,因為人數太多,一般無法推行傳統的信徒宗教教育,而代以小組關懷,以補牧養之不足。如果行之有道,或者可以取代另一天的課堂教學,而能像初期教會一樣,在愛心和知識上彼此建立,對教會靈命的整體增長,有更大的助益。

  不幸,“發達神學”和“神醫”,常跟靈恩連在一起,而往往有藉名斂財的偏差;但那到底和靈恩不是同一回事。

  今天教會的問題,特別是對世界注視的形相問題,不在於靈恩,而在於對靈恩的態度,確實令人費解。有所謂基要派的教會,不懼怕罪惡,而懼怕聖靈;不逃避地獄的火,而逃避聖靈的火。他們好像堅持必要的,是冰冷的“純正”教條,沒有聖潔的生活,只表現多疑而好戰,對於初期教會“攪亂天下”的能力,改變時代的熱誠,卻沒有興趣。

  那麼,靈恩有沒有假的呢?當然有。世界上凡是好的東西,也就都有假的;假的自然沒有真的價值。在早期教會,行邪術的西門,看見使徒按手,就有聖靈賜下,認為是超然的能力,奇貨可居,想要花錢買那恩賜;到後來歷代教會,特別是復興運動的時候,有靈恩,就有假靈恩。

  從這裡,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適用的原則:

  一.有這件真東西的存在;
  二.這件真的東西有價值;
  三.真的難到手,假者易得;
  四.假的與真的有相似之處;
  五.作假的目的是欺人利己。

  假靈恩是從那惡者來的。它一慣的手段,是以假亂真,也就叫人因假畏真,因噎廢食。耶穌說的比喻,是叫人認識天父的慈愛,也說明賜聖靈是父神的心意。神不會讓祂的兒女以石頭充飢,更不願祂的兒女為蛇所咬傷,這是十分明顯的。耶穌說: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太七:9-11)

  餅和魚,是當時猶太人日常的食物。同樣的,聖靈是教會的能源,是不可或缺的,是促成教會增長的“好東西”。聖靈也是“基督的靈”,曾啟示先知寫成聖經,聖靈使人能傳福音(彼前一:11,12)。聖經說:“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一二:3)這就是說,沒有聖靈就不能使人信主得救;也就是說,靈恩與救恩相關。

  在另一方面,得“好東西”,必須是神的兒女;不信主的人,是屬魔鬼的,與神為敵,自然不能得天父賜他餅和魚。至於屬神的人,“那在那麼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四:4)也就是說,作神兒女,有內住的聖靈,邪靈才不會乘虛而入。

  今天,應該把討伐甚麼靈恩派虛耗的精力,用在傳福音或有益的工作上;應該記得那句智慧的話:如果你不能愛基督裡面的弟兄,也要愛弟兄裡面的基督。至少也該像那位好法利賽人迦瑪列“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徒五:38,39)至於有的基督徒,避忌靈恩,力求劃清界線,確是不比。曾見有的還算信仰純正的人,說是耶穌復活以後,門徒就得著能力,廣傳福音,而巧妙的諱言“五旬節聖靈降下”;紀念聖誕節,復活節,而避免提五旬節,那算怎地?

  根據研究教會發展的人說,到二十一世紀的三十年代,那時基督徒在全世界的人數,將要有一半以上,是今天所謂靈恩派了。“基督徒”的定義,可能主要的是靈恩派,如果這發展成為事實,非靈恩派的基督徒將成為少數。
  願我們重視聖靈的恩賜,靠主大能,弘揚福音,榮耀主名。阿們。

2008年3月30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

[返回頁頂]